第(3/3)页 廉政篇 “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习近平同志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反腐,强调既防止“纵蝇为害”,也决不“养虎为患”;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并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既要经常抓,也要长期抓,“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十八大以来,从李春城、刘志军,到薄熙来、徐才厚、周永康,一个个彪形“老虎”被揪出来,查处力度不断加大,正风肃纪毫不手软;从“科长”到“村长”,从“迟到早退”到“服务态度”,一只只群众身边的苍蝇被拍扁,“蝇蚁之事”不再是漏网之鱼,只要违犯党纪国法,一样严惩不贷。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展现了鲜明的“习式风格”;众多“苍蝇”“老虎”纷纷落马,也极大地纯洁了党的队伍,振奋了党心民心…… 信念篇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同志一再用这个比喻,强调信念的重要性。的确,精神上如果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行不正、站不直,遑论开展工作、领导改革了。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90多年来,无数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利益英勇牺牲,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革命年代,这是前赴后继、百折无悔的追求;建设年代,这是艰苦奋斗、激情燃烧的奉献;改革年代,这是敢为人先、搏击潮头的干劲。正因为用理想信念铸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才让我们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也正因为理想信念招展着高昂的旗帜,才让我们得到了亿万人民的支持。 当前,多元思想相互激荡,挑战着主流的价值观念;物质诱惑席卷而来,冲击着干部的自律防线。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正是因为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是“总开关”失灵的问题。“信念坚定”,被习近平同志作为评判干部是否合格的“第一标准”。面对“四大危险”,应对“四大考验”,我们更该坚定理想信念,为改革发展、民族复兴,积累起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创新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无论是在推进改革中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还是在经济转型中提出“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在习近平同志的执政思路中,“创新”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 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无论是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发展,还是守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完善制度提升治理能力,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强国,都需要谨记习近平同志的殷殷寄语,“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都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创新创造,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分释放,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竞相涌现。 法治篇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标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里程碑,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 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号召“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明确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党的十八大至今,法律的作用不断被强化,“法治”的理念反复被重申,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为醒目的标志之一。 辩证篇 恩格斯有句名言,“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时代的“本领恐慌”,首先就是“哲学的贫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改革的历程中,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提出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等。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贯通、有机统一,构成了完整、科学的改革方法。 “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今,情况千变万化,问题层出不穷,舆论众声喧哗,这是深化改革面临的现实基本面。如果没有哲学的系统论、过程论、矛盾论思维,怎么胸怀全局、洞察大势,主持好一个领域的工作,领导好一个地方的发展? 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即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思考人生价值、把握社会脉动、寻求永恒真理,学哲学、用哲学,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只有一分为二看问题、多个角度想事情,才能避免“盲人摸象”,读懂复杂中国,把握改革大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