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习近平同志对党员干部的“德”,一直高度重视。2004年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他就在《求是》发表《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一文,指出领导干部“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也一再强调政德问题,认为治党治国之要,在于“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对于新时期领导干部,什么是“德”?2011年12月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领导干部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要善于辨别、正确处理四组关系——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他还曾将新时期领导干部“德”的标准,概括为五个修养——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政德”的内涵与外延,为领导干部确立了思想遵循、行动指南。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廉不言贫,勤不道苦”……习近平同志引用的典故,对于官德有大量论述。这些言简意赅、意蕴深远的话语,从各个侧面回答了“什么是官德”“为何要官德”“怎么有官德”的问题。 修身篇 做人是做官的前提,一个领导干部的作为,取决于本人的修为。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干部的道德修养,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习近平同志把“三严三实”作为干部改进作风的要求,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严以修身”,涵盖了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等四个方面的内涵,为干部立德、立言、立行指明了具体方向。 同时,习近平同志也明确阐述了修身立德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反躬自省、自我批评;“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强调的是遵纪守法、不碰底线;“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强调的是防微杜渐、不弃微末;“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强调的是领导干部要管住自己的欲望。可以说,习近平同志所引用的名言典故,为领导干部崇德修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给出生动标注。 笃行篇 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实干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注重落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履新之初就向全党郑重宣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形式主义”列为“四风”之首,矢志根除虚浮作风;到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致力实现改革蓝图,强调实干、注重落实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品格。 “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机遇稍纵即逝,改革不进则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靠什么绘就?13亿人的“中国梦”,靠什么实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持续奋斗?空想清谈只会贻误发展,实干苦干方能成就梦想。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脚踏实地地奋斗、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无愧于人民期待和时代责任。 劝学篇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习近平同志从四个不同层面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阐释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学习的原因。 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艰难的法宝。从延安整风时“改造我们的学习”,到执政之初“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从改革开放后“认真建立学习制度”,到新世纪阶段的“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 “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读书学习,也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在现代政治文明中,“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对于做好领导工作越来越重要,而人格力量的形成很重要的途径是读书学习”。 而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学习对于我们更为重要。习近平同志曾用“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来描述部分领导干部的“本领恐慌”。好学才能上进。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任贤篇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断,鲜明提出锻造我们时代的“好干部”这一重大课题。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是习近平同志为我们时代好干部描摹的“群体肖像”。从“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强调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到“把好干部选用起来”,强调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再到“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强调严格约束,习近平同志的“人才经”,涵盖了识别人才、举荐人才、量才授任、尊重人才和培养人才等各个方面。 天下篇 更为广阔的视野、更富进取的姿态……当世界的聚光灯转向中国,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的一系列论述,体现大道行思的中国理念、着眼长远的中国方略、内外兼修的中国担当、大气从容的中国魅力。 “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发展”,这是2014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同志对这个星球上国与国之间理想关系的描述。“中国梦和拉美梦息息相通”“中国梦要与非洲梦联合起来一起实现”“欧洲梦与中国梦有更多交汇和对接”……“中国梦”成为沟通世界各国心灵的桥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间公平正义,中国在国际舞台迈开洋溢着东方智慧的脚步。 从“计利当计天下利”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从“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国际舞台上,习近平同志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思想的魅力,以一句句典故阐释中国的外交政策,言简意赅、含义隽永。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采用“求同存异”的策略,承认“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差异、敞开“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胸襟,面对风起云涌的国际环境,习近平同志的论述充满了精神的魅力、道义的能量,展现了一个大国领袖自信、坦诚、务实、担当的姿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