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可不行,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该多少就是多少。” 孙振华本就是一个正直的人,从来不会在这方面动心思,更何况是杨白衣牵头搞得瓜子厂。 他不会用公家的钱做人情,也不会让杨白衣吃一点亏。 “杨大夫,炒制好的瓜子,食品公司的收购价是三毛钱一斤,我也按三毛钱一斤给生产队结算。 老支书,我让赵科长给你开一张票,盖上农场的公章,你拿着条子,随时可以去农场财务领钱。” 小宗收购,采购科可以垫付,金额太大的话,是必须要走财务的。 “孙场长,你们三毛钱收购,再三毛钱卖出去,还要自己往里面贴油钱,这不合适吧?” 杨白衣也没想到,孙振华居然一分钱的利润也不留。 “杨大夫,瓜子由我们统一卖给食品公司,任务量是算在我们农场的,这也是年底评先进的重要指标。 所以这算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我们农场并不吃亏。” 孙振华还真不把杨白衣当外人,把年底评先进的事情,都放在明面上说。 车队装好车以后,也不回农场了,姚雪峰和赵磊,直接跟着车队去了县城,孙振华自己留在陈家屯。 “孙场长,中午就别走了,到我家吃了饭再回去。” 这次收购瓜子,孙振华亲自带队前来,面子和实惠,都给足了杨白衣。 于情于理,中午都要留人家吃一顿饭。 “杨大夫,会不会太麻烦了?” 孙振华嘴上客气着,身体却很诚实,跟着杨白衣就回了家。 对于孙振华的到来,萧青阳也很高兴,在农场好几年,萧青阳对孙振华的人品,还是非常认可的。 中午,周凤英和林宛如炒了几个菜,陈百旺和陈大河作陪,杨白衣也很大方的拿出了虎骨酒。 陈百旺和陈大河刻意结交,还想着以后能长期合作,劝起酒来不遗余力。 孙振华本就是好酒之人,再加上要给杨白衣面子,那也是来者不拒,杯举酒干。 酒足饭饱以后,孙振华开车回了农场。 这个年代路上几乎没什么车,再加上孙振华也没有喝醉,杨白衣倒是不怎么担心。 捡到篮子里才是菜,装到兜里才是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