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各地的现实情况不同,官方的治理方针也不同,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官方自然要从多方面考量。 “还是自由好啊!” 看着热闹的街道上,不管买方还是卖方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叫卖的声音,讨价还价的声音,顽童追逐嬉戏的声音,处处透漏着人间烟火气。 “国家终要发展,时代总会进步,终有一天,国家处处都会是这样的景象。” 杨白衣对林宛如说道。 “会吗?” 林宛如喃喃自语?眼神中满是向往。 “会的,并且不会太远。” 杨白衣的语气里满是笃定。 “哥哥,那是什么?” 杨小小指着一个围满了小孩子的摊位。 “那是糖葫芦,里面是山楂,外面裹着糖稀,吃起来酸酸甜甜的,走,哥哥给你们买。” 小丫头出生的时候,风声刚紧,正是打击投机倒把最严的时候,街头的小商小贩,要么改行,要么被抓了典型。 因为自己的空间里也没有糖葫芦,所以小丫头到现在也不认识。 “同志,糖葫芦多少钱一串?” 杨白衣带着妹妹走到小摊旁边。 “两毛钱一串,同志,山楂不值钱,山上多的是,这东西贵就贵在白糖上。 糖葫芦看着不显眼,做起来可费糖了,一斤白糖熬成糖稀,只能蘸三十串糖葫芦,糖稀薄了不好吃。 为了做糖葫芦,我都是高价换来的糖票,一串卖两毛钱也没什么利润。” 只要问价的,就没有一个不嫌贵的,以至于小贩都养成习惯了,说完价钱以后,不等别人说话自己就开始自顾自的解释。 第(3/3)页